讓偏鄉孩子拾起閱讀的幕後推手
「開封有個包青天,鐵面無私辨忠奸….」
沒有想過能在偏鄉看到曾經紅遍大街小巷的包公審案!這一場由和平國小薛組長帶領著五年級同學粉墨登場、演出聞名的烏盆記,生動活潑的劇情,帶領著偏鄉學童對中國的民間故事有更多認識,也瞭解「法網恢恢、疏而不漏」的道理,而這樣透過戲劇引發閱讀興趣的精心安排,是位於和平山區的和平國小之閱讀日常。
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
薛組長一直以來都在偏鄉從事教職工作,至今已經20年,因此對於偏鄉孩子的學習及各項發展與需求都有深刻的體會。因為了解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,除了基本的學科理解,也需要培養多元的閱讀習慣,但現實與理想總是會有差距!
在偏鄉裡,除了圖書資源的新穎度及多樣性都不及城市,陪伴閱讀更是一件很難達成的理想,對多數的家庭來說,他們本身就沒有閱讀的意識與習慣,有的家庭也只關注於課業學習與完成,而不覺得閱讀課外書會帶來甚麼幫助?因此,在沒有人督促與鼓勵的狀態下,要培養孩子習慣且長期的閱讀,實在有困難!
「我愛悅讀」在和平
學校安排固定的晨光閱讀時間,也有定期的借還書機制,老師們也會依照年齡層的需求進行說故事或活動安排,比較特別的是,薛組長發展了主題式閱讀,如:搭配教師節即講述孔子的故事以及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;在萬聖節用戲劇的方式演繹「西遊記之三借芭蕉扇」,讓孩子認識傳統中華文化中流傳的鬼怪故事…,戲劇結束除了推薦學生校內可借閱的相關書籍,也搭配學習單撰寫、鼓勵公開分享心得、甚至與學生一起製作手工書,為了幫助孩子有更多的學習興趣及動機!
一切的努力從孩子身上看到了回饋,薛組長說曾有一位孩子日常成績表現並不突出,在閱讀活動中獲得老師及同學的肯定與成就感後,開始對於學習有更多的興趣,會主動跟老師詢問討論不懂的地方,也進而反映到他在學科表現的成績上。
少了家庭的一角,偏鄉童的閱讀力需要社會拉一把
孩子回到家後,家長的陪伴是接力培養孩子閱讀的重要一環,但對於忙於生計的偏鄉家長或隔代教養的家庭來說,沒有時間、也沒有能力陪伴,甚至覺得閱讀課外書是浪費時間的行為,兒盟偏鄉社工在實際服務中發現:偏鄉弱勢孩子家裡通常相當簡陋,沒有書桌,更別說課本以外的書級,所以兒盟與學校合作,透過社團、課後輔導、營隊…學習上經費的資助,偏鄉弱勢家庭無法做到的,我們來支持學校,陪伴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,這將會是給孩子一生的禮物。